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革命性技術交匯合流,在不斷孵化新的商業機遇的同時,也使企業、組織機構乃至個人工作者都面臨著機遇和挑戰。落伍的運營模式需要進化,思想觀念與工作方法需要不斷刷新。
包容性的經濟增長需要每個人都擁有能夠勝任未來的技能,才能推動全新生產力的增長。
變革與超越從來都與年齡、性別無關。多年來,在STEM(科學 Science、技術 Technology、工程 Engineering、數學 Mathematics)領域,一直不乏女性精英優雅而堅韌的身影,“她們”輕松地撐起了半邊天。
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首席戰略官、人工智能產品商務負責人嚴芩女士就是一位在數字化轉型大潮中,敢于面對挑戰、刷新自我的轉型實踐者——而且她不止實現了自身的完美轉型,還帶領團隊,為國內迫切注入新動能的各行業客戶打造了領先于業界的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
“在各個領域中成功的背后,每個組織和個人,都是勇敢的自我刷新者。”
——嚴芩 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 首席戰略官,人工智能產品商務負責人
在成長的渴望中全力以赴
2002年在加拿大毅偉商學院(Richard Ivey School of Business)畢業,并取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后,嚴芩留在多倫多工作了一段時間。如今,已經在微軟走過了十多個春夏秋冬、負責將人工智能技術做產品落地服務于市場的嚴芩,很難讓人聯想到,轉型之前,她是一位在微軟人力資源部門有著多年管理經驗的資深HR。
2005年從加拿大回國并加入微軟開始嶄新職業生涯的那個季節,女兒出世也就不到七個月的時間。在這個關鍵的時間點,嚴芩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兼顧家庭和事業,劃分好每件事情的優先級,取舍有度,心態坦然平和。
微軟多元化與包容的企業文化,使嚴芩得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支持系統”,保證在面對取舍時不會過多受客觀因素掣肘;另一方面,尊重自己的選擇,在心理上保持平衡,避免產生負面情緒以至于需要消耗能量去平復。
“現在想一想,自己加入微軟和有了孩子是同一個時期。在加入微軟之后的這十幾年間,保持學習的熱情全力以赴,在壓力中不斷地鍛煉自己,促使自己變得更有條理,更懂張弛。我覺得這可能是在微軟工作給我帶來的一個潛在影響。”嚴芩在回憶那段日子時說道。
開放包容 直面挑戰
2015年,嚴芩作為大中華區區整合并購人力資源總負責人,參與到了自微軟創立以來最大的整合并購項目中。
回憶起從進入項目到圓滿結束的十個月,對嚴芩來說,至今都是一場難忘的寶貴歷練。
整合并購項目的十個月時間里,對于來自各方的不同聲音,站在各自角度不同的利益訴求,嚴芩沒有進行激烈的對抗,而是選擇平靜開放地傾聽,然后全盤思考,優化決策。
在每次的匯報并且要求總部的批準時,嚴芩都會很充分和條理清晰地表達決策的背景、后面的考量是什么,建議的方法是什么;而作為直屬上司的總部人力資源團隊負責人給了嚴芩需要的所有支持。正是因為她工作中的理性和嚴謹使人相信,她在做一件正確的事情,應該得到信任和支持。
生命不息 學習不止
在人力資源職業發展的上升階段,嚴芩做出了一個主動走出舒適區的決定:在新的業務領域中讓一切歸零,重新出發。
在整合項目中達成使命的嚴芩,回到微軟開始了另一項工作:授命成為王永東博士的Chief of Staff(首席幕僚長),協助管理運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并參與一些項目的實施落地。
作為在單一領域深耕多年的資深HR,在工作內容變動之后,面對新的挑戰,嚴芩沒有用前HR的身份和思維方式為自己畫地為牢。相反,她逐漸訓練出了硬核的學習能力。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足,以成長型思維保持學習的熱忱。即使在后來短暫離開微軟、從事一級市場投資研究工作的那段經歷中,面對沒有接觸過的商業領域,她也是通過潛心學習,洞悉商業本質,最終讓自己逐漸成為了橫跨多個行業的專家。
“人才濟濟,也許在一個崗位上能做到最好的人,不是自己。但在沒有找到比我更好的人之前,我還有很多機會不斷地學習和歷練,這樣就會讓人非常有動力,非常心安。”
擁抱變化,擁抱不確定性,勇于接受挑戰 ,保持開放的心態,這些都成了嚴芩的寶貴心得,并延續到了日后的工作中。主動尋求變化之后獲得的經驗與閱歷,也為嚴芩日后以新的職場角色回到微軟,做了絕佳的準備工作。
探索技術落地與自我刷新
回到微軟后,嚴芩出任亞洲互聯網工程院人工智能孵化技術產品的商務負責人。
又一次從零開始。
從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者,到數字化轉型的實踐者與傳道者,華麗轉身的背后,不僅僅是歲月的沉淀,還有直面挑戰的勇氣。
作為一家平臺公司,微軟的愿景是助力世界上每個組織和個人,成就不凡。
微軟以現代化辦公方案、商務應用及平臺、基礎架構及應用、人工智能和數據為方法,從賦能企業員工、緊密連接客戶、業務流程優化、重構數字化產品著手,為企業制定數字化轉型戰略。
在全世界每一個企業都將成為數字化企業的今天,越來越多來自不同行業的企業都在選擇通過提升“技術密集”來謀求更大的發展和影響力,不但要通過采用技術,還要結合行業和自身企業的特點開發專有技術。在數字化轉型大背景下,如何使人工智能技術走出實驗室,在場景中得到準確的轉化和落地,已成為所有企業都需要直面的問題。
以工具化、平臺化的技術提供賦能,幫助企業和個人實現數字化轉型,正是如今嚴芩的主要工作之一。
嚴芩和團隊在不斷的技術嘗試中,發展出一套“通用性技術工具”,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大幅度降低技術門檻,從而實現技術到產品的商業化落地——嚴芩和她的團隊認為,這至關重要。一方面,需要幫助客戶解決和優化當前的問題;另一方面,更要幫助客戶洞悉需求,挖掘企業的潛能,預見未來。
在這個過程中,嚴芩團隊的觀察和實踐,對微軟內外來說都具有重要意義:
對外,探索在人工智能技術落地應用的過程中如何加速前進;
對內,建立技術轉化的范式,并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業務模式。
微軟作為平臺公司,為客戶企業提供緊密結合業務場景,具備高可復用性、高效率、低學習成本、低運行成本等優勢的工具型技術產品。
經過技術團隊一年多的探索與嘗試,對話管理開發工具、Carina人工智能與自然語言處理平臺、行業知識管理平臺、內容智能推薦系統等一系列底層平臺加中層賦能工具的企業級服務產品相繼問世。
以Carina人工智能與自然語言處理平臺為例。在數字化轉型大潮中,每個企業都需要能夠快速采用最領先的技術,并且擁有建立自身專有技術的數字化能力。雖然很多企業都擁有自己的IT團隊、數據工程師,但開發人工智能平臺和算法包含很多復雜的技術能力,研發門檻很高。微軟Carina人工智能與自然語言處理平臺能夠幫助企業解決這個痛點,將企業現有數據與CRM、OA、大數據、現有人工智能能力、算力集群系統等對接起來,最終以方便的“托拉拽”形式實現人工智能模型訓練與發布管理,利用各種自然語言處理工作臺,便捷應用人工智能技術解決實際業務問題。
嚴芩表示,為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提供精準的賦能,他們才能更好地繼續服務于企業的業務部門。只要提供專門的工具,他們甚至可以不用寫代碼或只用很少的代碼就能夠開發符合業務需求的解決方案。不用再為了應對不同的場景,不得不去頻繁采購來自不同廠商提供的解決方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這方面,嚴芩和她的團隊秉持著“往前一步,多做一步”的信念,哪怕是最基礎的工作也不忽視:“我們現在做創新和人工智能商業化落地的每一位工程技術人員都擔負著售前、售中、售后的角色。客戶對每個產品的反饋意見,都能以最直接的形式給到,一個全面整合反饋的閉環已經形成了。”
過去六個月,嚴芩一邊不斷地跟客戶交流溝通,一邊和團隊一起重新構建和優化業務模式。在這整個的過程中,建立與客戶之間的同理心,使嚴芩和團隊能夠真正理解客戶想要什么,最終在客戶和微軟的工程技術人員之間架起一座通達的橋梁。
嚴芩表示,這一切都離不開微軟各部門同事們的支持:“我們是‘一個微軟’,有著一致的愿景和目標,大家都在攜手朝著共同的方向前進。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會介意多做一步。”
在所有人持續關注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也出現了人工智能技術在大規模公共衛生事件中的各種應用。2020年2月4日,工信部發布了《充分發揮人工智能賦能效用,協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倡議書》,鼓勵人工智能企業和應用單位、上下游企業展開聯合攻關,盡快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補齊疫情管控技術短板,快速推動產業生產與應用服務,在疫情發現、預警、防治等方面有所作為。
匯溪成流,共克時艱。面對全球范圍內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微軟發起了包括現金、微軟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的捐贈,全力支持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
這期間,嚴芩和同事們也在疫情發生的第一時間作出響應,與合作伙伴開發了一系列用于監測疫情發展的AI解決方案,希望在智能市民服務領域為政府主管部門提供技術支持,進一步完善市民服務體系的服務響應質量和24小時響應機制。
謙遜的領導力
在工作中,嚴芩崇尚以簡單高效的工作方法去解決遇到的各種難題。對于和自己一起工作的同伴們,嚴芩坦言自己是“放養型”領導者。在工作中,嚴芩會鼓勵大家承擔各自能夠承擔的責任,只要能夠承付的話,一定會得到信任和全力支持,同時獎懲清晰。
嚴芩相信,無論是什么樣的工作,最終考驗個人的還是三種能力:
無論對內還是對外,對上還是對下,良好的溝通能力;
追根溯源、厘清思路、主動分析、看清本質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無論讀書、觀察還是實踐,找到適合自己的、永不停息的學習能力。
“薩提亞提倡的開放與包容,對客戶的同理心,保持謙遜,成長型思維,使我自己和團隊獲益極大。每個人在不斷自我刷新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嚴芩感慨道,“當你真正把每個人都當做獨立個體好好尊重時,性別標簽就不會再成為需要在職場中強調的問題了。像在微軟和大家一起工作的日子里,我就不用考慮這些。”